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吉林省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和牟取暴利行为实施办法》部分条款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7:46:21  浏览:853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吉林省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和牟取暴利行为实施办法》部分条款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吉林省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和牟取暴利行为实施办法》部分条款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物价局制定的〈吉林省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和牟取暴利行为实施办法〉的通知》(吉政发〔1995〕21号)第十三条修订如下:
第十三条 对拒缴非法所得或者罚款的,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通知其开户银行予以划拨。对无银行帐户和帐户内没有资金的,价格监督检查机构有权将其物品变卖抵缴。
价格监督检查机构没收的违法所得和罚款,一律按规定上缴国库。
请各地区、各部门按修订后条款执行。



1995年5月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行政审判既要紧密围绕司法审查的基本职能,又要尽可能以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为目标,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主动与行政机关沟通信息、听取意见,但要遵守以下原则:

一、合法原则

司法与行政机关进行协调的初衷是旨在解决在专业管理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虽然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被赋予定分止争的价值功能,但协调不能规避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或纵容包庇违法行政,对于涉及违法的事项,不能以协调为名文过饰非。法院协调应以不违反法律法规,不妨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为前提,防范法外潜规则运作,避免案件体外循环,要切实履行好司法对违法行政行为监督制约的职责。

二、有限协调原则

司法与行政机关就案件进行协调须有“度”上的权衡和把握,不能形成法院与行政机关“共谋”的表征,以致降低司法审查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在适用范围上,协调应着力适用于两类特殊案件:一是含有民事因素且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案件,此类案件经过协调有助于及时平息行政争议,也有利于促进行政管理更趋科学;二是重大敏感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此类案件经由协调,能较好地防范因处理不当引发的矛盾激化和纠纷升级。

三、利益平衡原则

协调活动发生在法院和行政机关之间,通常不为相对人所知晓,对于审判容易形成先入为主式的干扰。因此,开展协调工作有必要增加“适度公开”和“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监督”等规范要求,要充分平衡行政机关、相对人与社会利益之间的权力与权利,防范司法与行政“合意”侵犯相对人和公共利益的情形发生。只有充分回应相对人的合理诉求,实现利益平衡,公众才会对协调机制产生信赖感,司法也才能有效地促进依法行政。

四、程序原则

只有充分借助程序约束,才能使协调结果具有相对稳定的预期,也才能防范和抑制协调的滥用与无序。协调活动不仅需要遵循必要的步骤、方式、期限要求,还要对其启动方式、内容目标、责任设定等予以细化落实。对于协调活动中存在的“程序弱化”现象应保持警惕并予以规范,尽量消除事先电话沟通、代理人公关等非正式协调中的灰色地带,对上级直接协调定夺个案的特殊情形也需要用规范的程序加以限制。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七届一次第8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七届一次第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4月12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1988年4月12日于北京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